40余载沥血竹海 朱天虎和他的竹酒博物馆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魅力,“到博物馆去”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打卡方式和社会风尚。博物馆,是连接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桥梁,让人们跨越时空与古老的文明对话。
在北纬28度65分附近以竹盛名的四川省泸州蜀南大旺竹海风景区,青翠欲滴的竹海深处有一个竹酒博物馆,它占地50余亩,首期投资7000余万元,建筑面积6200多平方米,有展示区、体验区、酿酒区、贮藏区和科研区等7大馆区,另设售买区、研学所等,分竹酒的诞生、传承、创新和传播等4大篇章。馆藏文物丰富,珍品众多。是我国首个以竹酒为主旨的中国竹酒博物馆,也是中国白酒行业批准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的博物馆。
被称为“竹海愚公”的馆主——朱天虎,他每天早早起床,将竹酒博物馆大门打开,以迎接游客前来打卡体验,沉浸式领略悠久的中国竹酒文化,洞见“活”着的历史。
与酒结缘,建博物馆酿造美酒
64岁的朱天虎,身材结实,中等个子,出生在享有“中国酒城”美誉的泸州,现系中国竹酒博物馆创始人,泸州市纳溪区优秀民营企业家,四川活之酿酿酒公社有限公司董事长。质朴豪爽的他和白酒打了40余年交道,曾先后在泸州地区大型国有酒企任销售总经理,可谓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。
“事业小有成就后,就想做点对得起子孙后代,对得起社会的小事儿——建一个生态健康的博物馆,一是基于对酒有特别情怀,二是寄托一种乡音乡愁吧!”快言快语的朱天虎幽默地说。乡愁是什么?在朱天虎看来,泸州“酒单碗儿”就是一种乡愁。“创办竹酒博物馆的初衷和梦想呢?”边参观边向朱天虎问道。“就是想传承生态自然的酒文化,留住舌尖上的味道,带动白节镇的乡村游游,助推泸州白酒高质量发展。”朱天虎说,乡愁就是家乡那杯儿土酒那块土肉那坨萝卜,是那个深烙在心上的村庄,是对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人充满希望并为之艰难创业的回忆。
岁月,是一坛越陈越香的酒。酒香成诗,诗中有画。朱天虎认为,泸州酒文化底蕴深厚,泸州竹类在四川省也是独树一帜。把竹文化与酒文化结合,并不是头脑发热,空穴来风,而是总结了古今中外酿酒技术,是在研究了纳溪夜郎古国时期人们广泛运用竹器藏匿于酒的经验后,才大胆提出建竹酒博物馆,“创新”实施以竹酿美酒。
“酿酒用竹需合适的竹种,合适的经、纬度、海拔度、日照、云雾和雨量,竹海深处,翠竹环绕,竹海村常年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32000个左右,是名副其实的‘天然氧吧’……”健言善谈的朱天虎说起博物馆生产区的竹子酿酒、竹子“种”酒、竹子泡酒等,是如数家珍。“我国目前共有竹60属,竹类500个品种,泸州竹类品种和面积规模在四川省名列首位,酿造竹酒有天独厚的优势。”一壶竹酒醉时光。据悉,从1992年研发竹酒开始,朱天虎所带领研发团队,经过无数科研试验,仅相关数据就达百万个(组)。朱天虎凭着颠覆传统酿酒工艺的执着精神,他带领研发团队扎根竹海30余年,终守得云开见月明,让“夜郎竹酒”技艺得以重放光芒。目前,中国竹酒博物馆已获得“鲜竹酿酒”“活竹长酒”“竹笋液竹体液调酒”三大板块42项“国家发明专利”和授权。小小博物馆干出满满大乾坤。
依托博物馆,乡村吃起旅游饭
泸州纳溪是“中国特色竹乡”,大旺竹海有毛竹10万亩,是一个天然大氧吧。
“竹酒博物馆给村里添了回忆和新景!”2012年6月开馆后,竹酒博物馆便引来附近村民们的点赞。村民王清以前在广州打工,学了一手搞包装好手艺。“原来村里没啥好玩好看好溜达的地方,现在竹酒博物馆成了好玩好耍的景点。”“原来要外出打工才能挣钱,现在家门口的博物馆上班也同样可挣钱。”“原来没地方喝茶看报,现在博物馆体验区就可喝茶看报学知识,还可免费体验“活之酿酒”,真是太安逸啦 !”说起建竹酒博物馆的前后生活,她不禁连续用了几个对比,现在,劳作之余,许多村民常到博物馆里转转。对在外打工漂泊的村民们来说,这里是他们的“乡愁记忆”博物馆,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大旺竹海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越来越好,来旅游和参观竹酒博物馆的游客日渐在增多,许多村民依靠竹酒博物馆,开起民宿店、农家乐等,吃起香喷喷的文旅“生态饭”,如村民邓贤彬,他结束了十几年在外打工的生活,来到竹酒博物馆干销售,平常除推销竹酒产品外,还常推销家乡蜂蜜、早春茶、护国柚等土特产品。
不懈前行,让传统文化活起来
乡愁可以是一条老街,也可以是家乡的美味。在纳溪区白节镇竹海村,村民把浓浓的乡愁融入竹酒博物馆里。走进竹酒博物馆农耕文化展区:石磨子、竹撮箕、竹耙、竹筛、竹冰桶、竹凉槽、活竹长酒、竹类泡酒、竹装酒、瓶装酒、陶瓷酒、竹酒工艺……一件件与酿酒有关的实物,一个个酿造竹酒的模拟场景,无一不吸引着游客的手机相机。来到博物馆酿酒车间,外处可见竹料酿酒、竹林“种”酒……青翠欲滴的竹,四溢飘香的酒,竹与酒相融,令人身轻气爽,仿佛走进瑶池世界,会让人情不自禁产生诗和远方。
听竹酒闻博物馆建成以后,村上的小学也组织学生们第一时间前来参观。“看到这个推磨用的石磨子,我就想起了过去,我们就用它磨黄豆做豆腐。”在竹酒博物馆农耕文化展馆,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常带着自己的孙儿孙女前来参观,并向孩子们讲解。村民陈世友就是一代表。他说,一些古老的用具,当下的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,村上有了这个博物馆,一些老物件在馆中“变废为宝”,让后人记住祖辈们的艰辛,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。
竹酒博物馆,因老物件而变得多姿多彩。据白节镇竹海村党总支书记龙朝贵介绍,自竹酒博物馆建成开馆后,吸引了附近许多村民前来参观,目前向大众免费开放。“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时,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很多。大家品竹酒、忆乡愁、看变化。” 尤其是新春这段时间,许多外出打工的村里人回家后都爱来博物馆里看一看,还有人表示要把家里与竹酒有关联的老物件拿出来,让博物馆变得更丰富。“竹酒博物馆饱含乡土文化基因、历史记忆,不仅令老人们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,也让回村的年轻人更了解、记住乡愁。”龙朝贵说。
“当下,竹酒博物馆正致力于保护、传承活态文化遗产,正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,正不断增强生态文化遗产传承的活力与后劲,高质量发展竹酒博物馆的路还要走。”勇毅前行的朱天虎表示,除了企业手握“黑科技”,还要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一件事一辈子,做到极致注定更不平凡。源远,才能流长;居安,更要思危。以竹酿酒是“一次酒的革命,二十一世纪的换代产品。”老骥伏枥、满眼春光的朱天虎说,中国竹酒博物馆将坚持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新、人新我创”的理念,推动酒文化遗产保护、传承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,让传统文化“活”起来。
佳酿三千,独爱竹酒。朱天虎正怀揣工匠梦想,不懈前行,正奔跑在竹酒博物馆梦途上。( 李小波 文图)
图1为朱天虎创建的中国竹酒博物馆全貌。
1、朱天虎创建的中国竹酒博物馆全貌。
3、朱天虎在他的竹酒博物馆查看展厅农耕文化实物。
2、中国竹酒博物馆的正大门